12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助力委员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履职建言,市政协主席魏克良带队开展会前视察活动,探索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的联动机制,政协第一功能型党支部党员委员、中共、特邀一(1)界别、民进界别及提案委部分政协委员参加活动,翔安区委书记黄鹤麟及市人民检察院、市海洋发展局、翔安区政协等单位领导陪同考察。
委员们来到翔安区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了解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台、革命文物为重点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涉台文物盐兵楼等2处文物完成整体修缮的情况;随后又前往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视察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站,听取公益诉讼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情况。
近年来,厦门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参与调查取证、公开听证等,从政协提案中发现办案线索,以政协民主监督促进检察高质效办案,也为探索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联动的创新机制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委员们为市、区检察院围绕涉台文物、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公益诉讼的工作点赞:盐兵楼的修缮,成功打造了涉台文物“检察监督+台胞认领+社会共管”新模式,增强了与台胞的情感交流,共同守护了两岸记忆;以“检察蓝”守护“海洋蓝”,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助力红树林保护及生态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委员们建议,市政协要以提案为依托,加强与检察机关的协作和配合,以个案为切入点,推动解决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公益受损问题。
魏克良表示,探索“政协提案+公益诉讼”的工作模式,建立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将有利于发挥好政协提案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开辟新的方法和路径。他要求,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优势,可以在文物文化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流域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多做调研、多提提案,同步挖掘形成公益诉讼线索,发挥出“1+1>2”的整体效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从2017年至今,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各类检察公益诉讼案件577件,提出检察建议257份,有效地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探索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双向衔接转化机制”是2024年市政协提案工作的创新思路,是指市检察院、市政协提案委共同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受损突出问题,从政协提案中挖掘案件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转化为检察建议、公益诉讼;从公益诉讼办案中发现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难题,梳理出推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转化为政协提案,共同推进解决更深层次社会治理难题,形成社会治理的协同合力。
(市政协提案委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