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王 沁:解读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机遇
发表日期:2014-03-24 08:23:00  【字体:   

  3月18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王沁,就市领导对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议题的设置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建立民企联系制度

  制订个性化扶持政策

  民企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沙钢、华为等企业都已达到千亿元的产值规模,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反观厦门,百亿级的民企还凤毛麟角,因此,厦门民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还较为有限。在多种深层次的原因中,王沁通过多次调研了解到,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民企和政府对接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遇到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时常被“踢皮球”,这对厦门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针对这一局面,结合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建议,王沁建议建立实施重点民企联系制度,即确定若干家发展方向符合厦门市产业政策导向、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重点企业或产业集群,由市有关领导挂钩联系,经常关心企业发展,一起制定发展目标。通过建立“直通车”制度,根据重点企业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具体瓶颈,整合各种资源,采用“一企一策”的办法,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并督促政策落实兑现。这个制度不仅在市一级推行,建议各区也可效仿,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个民企骨干网络。“我们也正在推动建立民企和市领导的沟通平台。”王沁说,由总商会牵头,邀请主要市领导和重点民营骨干企业定期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民企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打造政策“洼地”

  吸引创业企业落地厦门

  一个地方民营经济的比重越大,当地的经济活力就越强。据统计,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二,泉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占比高达95%以上,而厦门民营经济的占比不足四分之一。而且,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大部分还集中于传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在此次调研中,有件事情令王沁印象深刻。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中小微企业,厦门软件园建立了一个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ICC),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持。但是这两年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升级、满足市场需求,不少中小企业软件使用成本明显提高,而杭州等城市以向企业提供免费的ICC服务平台为筹码,吸引了不少软件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向它们流动,包括向厦门的软件企业抛向“橄榄枝”。

  联想集团是“落户”我市的百亿级民企,于去年在武汉又投资了一个大型产业基地。尽管在此次调研座谈会中,联想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再表示,这是集团出于产业布局的需要,但他也坦言,和厦门相比,武汉在人才、税收等都给予充分的保障。“扶持力度之大,令我们无法拒绝。”

  王沁说,我们相关部门也在纳闷,厦门给联想集团的扶持力度不小,可是为什么终究还是没有留住这笔投资呢?这值得我们思考,是人才瓶颈,还是市场配套、原材料供应等没跟上呢?应该找到症结所在,举一反三,从税收、融资、用地、人才引进和用工等方面提出最适合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洼地”,把厦门打造成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热土,让更多企业落地厦门。

  “其实厦门的民企也没要求享受多高的待遇,就是两个‘同享’,希望享有和国企、外企一样的‘待遇’,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同享招商引资政策,这也合情合理。”王沁说,毕竟鼓励本地企业就地增资扩产,比从外地招商引资成本低,效率高,留得住。要注重培育适合创业的“土壤”,让创业型民企在厦门铺天盖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厦门市高端服务业及第三产业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厦门的品位。

  建立民企联合投资基金

  积极参与国企转型升级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厦门有巨大的空间。”王沁说,厦门的国企实力雄厚,民企又有机制灵活、善于创新的优势,应该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经济的活力,也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总商会将牵头,联合厦门市骨干民企建立联合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我市大型国企及国资项目的投资,在允许民营进入的各个行业,选择具有优势的存量资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股权合作,推动设立国有企业股权交易中心。

  民企大多是从“草根”企业发展而来,底子薄、缺乏强有力的股东背景,在做强做大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发展空间也因此受限。王沁说,为此,调研中也特别建议设立民企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拨出一定经费,对于符合产业转移方向,切实实施产业转移的民企给予财政补助,或以战略性参股重点民营企业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建立可操作政策

  缩小与外地的差距

  通过此次调研,王沁还坦言,我市各区都有人才、土地、税收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因政策宣导不够,审批流程繁琐复杂,有些政策留于纸面,很难兑现。“争取的过程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很多民企索性就放弃了。”王沁说,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提出市里统筹、简单、透明、公平同享、便于操作的政策意见,缩小与外地在政策待遇上的差距,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在厦门发展。

  此次调研还包括我市岛内“退二进三”有关情况,根据我市的经济结构状况,确立以服务我省乃至海西经济转型及高科技产业目标,系统地制定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规划,采取积极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政策,扶持高端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