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刘林泓:让数字化技术更加惠民
发表日期:2023-11-07 14:49:00  【字体:   




  刘林泓外表看似知性柔弱,做起事来却执着坚毅。多年来,刘林泓一直重点关注厦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建设发展。在工作和履职过程中,她更深入地了解了厦门这座城市的底色、特色,一场场调研活动、一次次委员视察、一次次沟通交流,让她对厦门战略规划、产业布局、政策引领等方面的认知进一步得到拓宽。她保持着不服输、不怕累、永不停止探索的精神,为厦门的数字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林泓于2016年7月加入致公党,2022年开始担任十四届厦门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新厦门人,厦门的城市管理和决策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市民办事、食品监管、交通安全等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领域的巨大进步,这主要得益于厦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布局。”作为国投智慧城市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刘林泓始终将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与自身专长相结合,以数字科技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由于厦门的城市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特殊性,即厦门的城管委非实体化运作,所以厦门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但在跨区、跨部门协作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我在履职过程中,一直比较关注‘一网统管’,并多次与上海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交流沟通,希望能够借鉴先进省市经验。”

  结合研究院自身的经验和多地调研成果,刘林泓向厦门市和思明区分别提交了关于“一网统管”的规划建设思路和建议,希望通过这个重点项目促进政府流程再造,完善机制体制,成为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抓手,主办部门也多次与研究院座谈交流,目前具有厦门特色的“一网统管”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

  据悉,市级层面,相关部门已结合我市数字厦门建设成果,编制《厦门市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建设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平台,于2023年5月启动建设;思明区成立智慧思明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智慧思明建设方案大纲》,将智慧思明运管中心列入智慧思明建设一期的重点建设目标。


  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民生领域、服务社会治理,是刘林泓在履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其所在单位年轻人居多,平时交流中常会提到居住环境问题,在党派基层调研中,基层工作人员也经常提及在社区服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让刘林泓对基层治理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社区作为居民每天生活的地方,目前存在社区治理制度碎片化、社区个体原子化和信息孤岛化等问题,治理情况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刘林泓和相关部门、学者、社区工作者以及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讨通过数字赋能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的可行性,在积累大量实例和数据之后,2022年,刘林泓提交了《创新开路,数字赋能,探索城市社区治理新路径》的建议,被致公党中央采用为当年全国两会提案。


  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虽然是政协的一名新兵,但刘林泓保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将平时的所思所想凝练成信息、课题、提案,由于党派和界别因素,刘林泓平时很关注科技方面的选题。

  从2017年至今,刘林泓共完成省市课题近50项,报送社情民意近80篇,其中《关于加强数据安全的建议》获得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转化为2022年全国两会提案;《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科学工程和产业平台》《关于我省打造全球数据港的建议》获得省领导批示;《关于尽快布局大科学装置提升厦门科技创新能力》《用好国家级项目和基地推动科技创新为厦门经济发展打造重要引擎》《关于厦门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的研究》等获得厦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大力培育应急产业的政策研究》获得厦门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她多次获得致公党福建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致公党福建省委课题调研先进个人、致公党厦门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疫情期间,她奋战抗击疫情一线,用笔书写致公担当,被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会授予“致公党福建省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个人”。


  “政协委员身份不是一个角色,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使命、担当。”刘林泓深知今后仍然要用手中的笔,用心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她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数字科技领域,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和产业发展,通过政协的各种平台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办公厅宣传和信息化处)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